不知甘苦的成语故事


不知甘苦

拼音bù zhī gān kǔ

基本解释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出处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暂未找到成语不知甘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知甘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治丝益棼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绿林大盗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
普天同庆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陈言务去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主忧臣劳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 ,为此事也。”
举善荐贤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抛砖引玉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官僚主义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失所望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