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斟低酌的成语故事


浅斟低酌

拼音qiǎn zhēn dī zhuó

基本解释斟:筛酒;酌:饮酒。慢慢地饮着茶酒欣赏。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0回:“当下四人对着楼头新月,浅斟低酌。”


暂未找到成语浅斟低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浅斟低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目光短浅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干干脆脆 曹禺《雷雨》序:“鲁大海自然要个硬性的人来演,口齿举动不要拖泥带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阿世取容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一哄而起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妻儿老小 明 梁辰鱼《浣纱记 见王》:“你一向远出,可速与妻儿老小相聚。”
画地为牢,议不入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胡子拉碴 老舍《骆驼祥子》:“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
白首之心 唐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显亲扬名 《孝经 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