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意远的成语故事


格高意远

拼音gé gāo yì yuǎn

基本解释谓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出处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暂未找到成语格高意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格高意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释车下走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行数百数,以驹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五花大绑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大千世界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希运禅师》:“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进锐退速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其进锐者,其退速。”
拔苗助长 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三三两两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就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什么不好的呢?”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恐后争先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8回:“他却横冲直撞,恐后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