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济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出处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
基础信息
拼音kuāng shí jì sú
注音ㄎㄨㄤ ㄕˊ ㄐ一ˋ ㄙㄨˊ
繁体匡時濟俗
感情匡时济俗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挽救动荡的局势。
近义词匡时济世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天旋地转(意思解释)
- 含辛茹苦(意思解释)
- 炒鱿鱼(意思解释)
- 节用裕民(意思解释)
- 草菅人命(意思解释)
- 寸步不离(意思解释)
- 遗形藏志(意思解释)
- 时易世变(意思解释)
- 云天雾地(意思解释)
- 铁面无私(意思解释)
- 捞一把(意思解释)
- 安步当车(意思解释)
- 视死如归(意思解释)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释)
- 缠绵悱恻(意思解释)
- 鬼头鬼脑(意思解释)
- 气吞牛斗(意思解释)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白首之心(意思解释)
- 通今达古(意思解释)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释)
- 信口开河(意思解释)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意思解释)
- 过门不入(意思解释)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释)
- 前赴后继(意思解释)
- 寥寥无几(意思解释)
※ 匡时济俗的意思解释、匡时济俗是什么意思由BL字典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混淆是非 |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
天王老子 | 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 |
居重驭轻 |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 |
举世混浊 | 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
自己人 | 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内人。 |
多谋善虑 |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
照葫芦画瓢 |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
胆寒发竖 | 形容恐怖之极。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饿虎吞羊 |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以弱制强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
倦鸟知还 |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
衣锦还乡 |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
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酒能乱性 | 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就会淫乱。 |
缠绵悱恻 |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将伯之呼 | 指求人帮助。 |
各行各业 |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
不可磨灭 |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
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珠还合浦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通时合变 | 同“通权达变”。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祝哽祝噎 |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
今古奇观 | 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