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呆口咂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咂:用舌头抵住牙齿发出的声音。目光发呆,口中发出啧啧声。形容吃惊的样子。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2回:“寨中这些兵卒,多是强盗出身,何曾看见如此礼物,见了个个目呆口咂,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
基础信息
拼音mù dāi kǒu zā
注音ㄇㄨˋ ㄉㄞ ㄎㄡˇ ㄗㄚ
繁体目獃口咂
感情目呆口咂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吃惊时。
近义词目瞪口呆、目瞪口哆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经史子集(意思解释)
- 豆萁燃豆(意思解释)
- 有两下子(意思解释)
- 老奸巨猾(意思解释)
- 痛定思痛(意思解释)
- 恶衣恶食(意思解释)
- 以身试法(意思解释)
- 不攻自破(意思解释)
- 不到黄河心不死(意思解释)
- 进道若退(意思解释)
- 语不惊人(意思解释)
- 折臂三公(意思解释)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释)
- 钻木取火(意思解释)
- 秽德垢行(意思解释)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释)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释)
- 将夺固与(意思解释)
- 凤协鸾和(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男大当婚(意思解释)
- 踵武前贤(意思解释)
- 奋起直追(意思解释)
- 今古奇观(意思解释)
- 驾轻就熟(意思解释)
- 洗耳恭听(意思解释)
- 丰功伟绩(意思解释)
- 别有用心(意思解释)
※ 目呆口咂的意思解释、目呆口咂是什么意思由BL字典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薪贵于桂 | 薪:柴草;桂:桂木。形容物价飞涨。 |
倒果为因 | 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
混世魔王 | 比喻扰乱人世的凶人或骄纵恣肆的人。 |
处之泰然 |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
穷乡僻壤 | 指荒远偏僻的地方。 |
压岁钱 | 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 |
胆如斗大 | 胆:胆量;斗:旧时的一种量器,容量为十升。胆子像斗一样大。形容胆量极大。 |
皮开肉绽 |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
神出鬼入 |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
止于至善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扪心自问 |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超然绝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
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
扣人心弦 |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
纵横四海 | 纵横:奔驰无阻。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比喻无敌于世。 |
面授机宜 | 面:当面;授:教;传授;机宜:适应时机的对策、办法。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 |
大势所趋 |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
五花八门 |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
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今夕何夕 |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 |
凤友鸾交 | ①比喻有情男女结成的夫妇。②比喻男女间情投意合。 |
神不知鬼不觉 |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
母夜叉 | 比喻凶悍的妇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