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民更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跟人民一起又有新的开端。指除旧布新。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例子高阳《金色昙花》:“溥仪在不得已朕只得准如所请,于宣统九年临朝听政,与民更始之后,刊出应兴应革诸大端共九条,作为‘宣统皇帝’与‘天下臣民’的约法。
基础信息
拼音yǔ mín gēng shǐ
注音ㄩˇ ㄇ一ㄣˊ ㄍㄥ ㄕˇ
繁体與民更始
正音“与”,不能读作“yù”;“更”,不能读作“gèng”。
感情与民更始是褒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辨形“始”,不能写作“时”。
近义词休戚与共、除旧布新、与民同乐
反义词高高在上、横征暴敛、鱼肉乡里
英语make a fresh start together with the whole nation(give the people a new deal)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初生之犊不畏虎(意思解释)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意思解释)
- 苦口之药(意思解释)
- 触目皆是(意思解释)
- 过而能改(意思解释)
- 挖空心思(意思解释)
- 逆来顺受(意思解释)
- 鱼死网破(意思解释)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释)
- 粗制滥造(意思解释)
- 国泰民安(意思解释)
- 款学寡闻(意思解释)
- 指手划脚(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举直错枉(意思解释)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释)
- 牛骥同槽(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意思解释)
- 坐怀不乱(意思解释)
- 过甚其词(意思解释)
- 不问青红皂白(意思解释)
- 止戈兴仁(意思解释)
- 亡魂失魄(意思解释)
- 经国之才(意思解释)
- 扯旗放炮(意思解释)
- 小巫见大巫(意思解释)
- 大起大落(意思解释)
※ 与民更始的意思解释、与民更始是什么意思由BL字典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轨同风 |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
从俗浮沉 |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野心勃勃 |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盘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很大。 |
一塌糊涂 |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
穷家富路 |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
费尽心机 | 心机:心思;计谋。指用尽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
大包大揽 | 把事情、任务等尽量兜揽过来。 |
鬼烂神焦 |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
流离转徙 |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
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危急关头 |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
结驷连骑 | 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
海底捞月 |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
鸿儒硕学 |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
死不开口 |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
凤协鸾和 |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袅袅婷婷 |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
断章截句 |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
风风雨雨 |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如火如荼 |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
张徨失措 | 见“张皇失措”。 |
甘拜下风 |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 |
经国之才 |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
比翼鸟 | 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在一起飞的鸟。比喻恩爱夫妻。 |
甘之如饴 | 把它看成像饴糖那样甘甜。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