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犯
词语解释
干犯[ gān fàn ]
⒈ 触犯;干扰侵犯。
例不轨之民,干犯国法。
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三国志·魏志·苏则传》
英encroach upon; offend;
引证解释
⒈ 冒犯;触犯;干扰。
引《后汉书·史弼传》:“干犯至戚,罪不容诛。”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先是京城恶少及屠沽商贩,多繫名诸军干犯府县法令,有罪即逃入军中。”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刘中丞书》:“不轨之民,干犯国法。”
郭沫若 《一只手》:“这在形式上已经把工人团结了起来,假使他们再有一种精神结合,就给一堆石块砌成了一座保垒,那是不可干犯的。”
⒉ 旧时刑律用语。指与罪案有牵连的人。
引《元典章·刑部五·检验》:“今省部定到尸形格式於内,於是开写正犯、干犯名色。”
国语辞典
干犯[ gān fàn ]
⒈ 冒犯、侵犯。也作「干冒」。
引《后汉书·卷二七·吴良传》:「信阳侯就倚恃外戚,干犯乘舆,无人臣礼,为大不敬。」
近冒犯
最近近义词查询:
兴修的近义词(xīng xiū)
寥寂的近义词(liáo jì)
土话的近义词(tǔ huà)
灿烂的近义词(càn làn)
向上的近义词(xiàng shàng)
耳目一新的近义词(ěr mù yī xīn)
规则的近义词(guī zé)
刚正的近义词(gāng zhèng)
新鲜的近义词(xīn xiān)
好久的近义词(hǎo jiǔ)
陪同的近义词(péi tóng)
平等的近义词(píng děng)
打点的近义词(dǎ diǎn)
不成的近义词(bù chéng)
鲜明的近义词(xiān míng)
流动的近义词(liú dòng)
依靠的近义词(yī kào)
冷清的近义词(lěng qīng)
形状的近义词(xíng zhuàng)
地方的近义词(dì fāng)
顺手的近义词(shùn shǒu)
伤心的近义词(shāng xīn)
痛苦的近义词(tòng kǔ)
披露的近义词(pī lù)
强烈的近义词(qiáng liè)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