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
词语解释
伏羲[ fú xī ]
⒈ (2852—2738 B.C.)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古帝,即太昊。《白虎通考》:“三皇者,何谓也?伏羲、神农、燧人也”。按:伏羲,亦作“伏戏”、“皇羲”、“宓牺”、“包牺”。风姓。有胜德。始画八封;造书契;教民佃、渔、畜牧。都陈。相传在位115年,传十五世,凡千二百六十载。
英one of the earliest legendary rulers;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风姓。相传其始画八卦,又教民渔猎,取牺牲以供庖厨,因称 庖牺。亦作“伏戏”、“伏牺”。
引《庄子·缮性》:“逮德下衰,及 燧人、伏羲 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
《庄子·大宗师》:“伏戏氏 得之,以袭气母。”
汉 扬雄 《法言·问道》:“鸿荒之世,圣人恶之,是以法始乎 伏牺 而成乎 尧。”
晋 王嘉 《拾遗记·春皇庖牺》:“庖者包也,言包含万象;以牺牲登荐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 庖牺,亦曰 伏羲。”
《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 贾公彦 疏引《孝经纬》:“伏牺 之乐曰《立基》。”
唐 杨炯 《少室山姨庙碑》:“伏羲 画卦,唯观鸟兽之文。”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兹著书显言:东西万国及我 伏戏 与 中国 之初人尽是邪教子孙,其辱我天下之人。”
国语辞典
伏羲[ fú xī ]
⒈ 古代一位皇帝。教民佃渔畜牧,始画八卦,造书契。也作「庖羲」、「庖牺」、「伏羲氏」、「伏牺」、「伏牺氏」、「宓羲」、「宓戏」、「羲皇」。
引《史记·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粤有生民,伏羲始君。」
英语Fuxi or Fu Hsi, legendary Chinese emperor, trad. 2852-2738 BC, mythical creator of fishing, trapping and writing
德语Fu Xi (Eig, Pers)
法语Fuxi
相关成语
- wéi chí维持
- yī cóng依从
- chá jiū查究
- qīng nián jié青年节
- yī guān chǔ chǔ衣冠楚楚
- zǎo zǎo ér早早儿
- jiāng lì江历
- yī jǔ yī dòng一举一动
- tán xìng弹性
- zhí jìn直劲
- jīng cháng经常
- shī dù湿度
- máo xiāo矛骹
- zuò bì作弊
- zhí wù职务
- huáng tǔ黄土
- lǚ lǚ屡屡
- hé zhù合著
- dòng fáng洞房
- chàn wēi wēi颤巍巍
- zhēng zuò pù蒸作铺
- shuí wéi wéi zhī谁为为之
- chù xiàn yí huá黜羡遗华
- diào huàn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