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气
词语解释
骨气[ gǔ qì ]
⒈ 体貌气质。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
例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谈骨气》
英moral integrity;
⒉ 喻书法的笔力和雄健的气势。
例字写得很有骨气。
英vigour of the strokes in calligraphy or drawing;
引证解释
⒈ 犹气概;志气。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时人道 阮思旷 :‘骨气不及 右军,简秀不如 真长。’”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钱穆离妻而后再合》:“幼而聪敏,长而好学,风姿粹美,骨气轩昂。”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可是穷人要有穷人的骨气。我那媳妇也和我一样,不乐意向谁去低头。”
⒉ 犹气势;气韵。
引《宋书·王微传》:“兄文骨气,可推英丽以自许。”
唐 韦续 《书品优劣》:“释 玄悟 骨气无双,迥出时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夫象物必在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词﹞所贵清空者,曰骨气而已。其实,经史百家悉在熔炼中而出以高澹,故能骚雅,渊渊乎文有其质。”
⒊ 指身分。
引《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他骨气也比你重几百分哩。你切莫慢他。若是不依我言语,我回家时,就不与你认夫妻了。”
国语辞典
骨气[ gǔ qì ]
⒈ 刚毅不屈的气概。
引《红楼梦·第八五回》:「这吴大人本来咱们相好,也是我辈中人,还倒是有骨气的。」
⒉ 书法所表现的雄健气势。
最近近义词查询:
名目的近义词(míng mù)
常规的近义词(cháng guī)
暂停的近义词(zàn tíng)
甚至的近义词(shèn zhì)
冷静的近义词(lěng jìng)
再起的近义词(zài qǐ)
蛮干的近义词(mán gàn)
发展的近义词(fā zhǎn)
充实的近义词(chōng shí)
成就的近义词(chéng jiù)
盲目的近义词(máng mù)
精良的近义词(jīng liáng)
梓里的近义词(zǐ lǐ)
耕作的近义词(gēng zuò)
变成的近义词(biàn chéng)
侨民的近义词(qiáo mín)
平整的近义词(píng zhěng)
造作的近义词(zào zuò)
放弃的近义词(fàng qì)
支持的近义词(zhī chí)
当地的近义词(dāng dì)
风声鹤唳的近义词(fēng shēng hè lì)
发现的近义词(fā xiàn)
随手的近义词(suí shǒu)
提升的近义词(tí shē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